2010/12/19

【書心得】肅清之門




肅清之門
黑武洋,木馬文化,9789866973000
 
 
  雖然說一開始是打著《大逃殺》姊妹作的宣傳,但就《大逃殺》漫畫版和《肅清之門》的小說相比,我偏好《肅清之門》比較多一點。
  
  如果《大逃殺》講的是生存,那《肅清之門》講的才是人性。
  而《肅清之門》,讓我想到《Unfair》(非關正義アンフェア)還比較多一點。
  
  套一句《Unfair》的經典台詞,「Unfair的人是誰?」
  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公平正義,以暴制暴的拉扯完讀者心中的天平之後呢?當加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關係互相重疊轉換的時候,旁觀的人還要秉持著,或是,還能堅持著什麼呢?
  欣羨能夠勇往直前,就算是殺戮的復仇?
  「我們社會對於受害者,一向都持有最殘酷的處罰及最寬鬆的包容……我們觀眾以眼淚多寡來選擇認定誰是受害者,以哀痛程度高低來評斷誰有權施暴。」*1
  
  而教育最後的功能就是對妖魔緊急處置了嗎?
  之後,讓讀者意淫清除掃蕩的廢物全滅嗎?
 
  「他們不好好與他人相處……只是過個團體生活,就異常排斥……一碰到困難,不起身面對卻逃走……可是又對自由與權利認知錯誤,只是一味堅持著要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有,只要事情的發展無法如自己所願,馬上就恐慌起來。全都是一群以自我為中心的人──」*2
  這段鏗鏘有力,用來形容「二十一世紀所生下來的怪物」的這段,我每次讀每次都覺得是在罵我。
 
 
 
 
 
 
===再=來=會=讀=到=雷=的=分=隔=線===
 
 
 
 
 
 
 
 
 
  如同《Unfair》推理邏輯bug,《肅清之門》在緊湊的背景之下,我覺得唯一最大的bug就是安排弦間這個角色了,機關的扣合只能說是以奇蹟的等級來展現了。
  (不是說《Unfair》就沒有bug,只是《Unfair》裡面可以讓人分心的東西太多,而沒有那麼明顯。)
  而弦間要能在外學生挾持事件中,必須讓整個警方,及與亞矢子對立的所有力量,都處於他的掌握之下(才能扣合後續的其他小事件跟機關),或是說,表面上處於受限於亞矢子的計算,但實際都還在弦間的掌握之下。
  達到這樣的狀況,其實是靠著一開始高崎炸死、副班長野村槍傷,嫌犯亞矢子威嚇似的從五樓拋下屍體等,讓整個警方的動作保守,箝制特警一班其他成員所有可能的指令外活動,以及其他警方高層的任何介入,使得警方的現場權,完全的落入弦間的掌握,包括,弦間負傷成為人質的那段時間亦是。
  姑且不論玩弄媒體、家長,懸賞暴走族的這類一邊混亂視聽,邊行報復之實的行動,整個人質挾持事件,一開始確立亞矢子是表面主導者的關鍵點,能夠讓所有人都不懷疑警方活動不只受限於亞矢子一人的關鍵是高崎炸死,而鞏固弦間指揮權到最後的則是副班長野村槍傷。
  在我看來,弦間似乎有意的要讓人發現原花壇位置上的地雷,好為亞矢子立下擁有爆裂物這個最終的護盾,畢竟地雷不炸死人,什麼時候才會發現地雷呢?所以最終弦間在送醫的途中那樣的懊悔到昏過去才讓我覺得矛盾,這不是應該是在預想之內的犧牲嗎?難不成立下這樣的計畫的人,還幻想著有什麼兩全其美的天真結局。
  但是弦間的控制權,是這樣的牢不可破的嗎?這仰賴著特警一班成員對弦間毫不懷疑的信任,以及過份無能的警方高層,還有,在弦間狀似無力反抗的亞矢子出擊,而弦間的權力會不會被突破,什麼時候被轉移,其實也是很微妙的,縱使野村沒有送醫,也不表示特警一班就不會有除了弦間以外的新指揮。
  而最後扣和箱型車大爆炸的結局,是不是如果爆走族沒有在時效內現身,是要無止盡的等下去嗎?還是就放過他們?
  弦間的女兒死亡是發生在行動前兩年,姑且不論將亞希子與義博的年齡差距,畢竟亞矢子的回憶推論,沒有辦法確切的推測出年齡差,以及亞矢子興起復仇念頭的起始時間,但這樣的妖魔匯流班級名冊,從學生入學之前出現,也不過三年多一點,這段時間就足夠弦間、亞矢子兩人從陌生人成為同伴,擬出計畫,鍛鍊、指導亞矢子到足夠滅了那票怪物——真是勇哉兩人,表面是瘋狂的冷靜人亞矢子跟表面是冷靜的瘋狂人弦間。
  這還不包括,這三年間,仍然必須有足夠執行緊急處置的事證。
 
 
  如果作者沒有在299頁掀了弦間的底,也許我亂推bug還不會推的那麼快,或是說其實這bug我推論的有問題,導致我整篇觀感有問題就是了。
  
  其實在劇情推衍的頭尾相接,劇情設計上是很一氣呵成,環節相扣的也非常縝密,如果最後作者不要自爆,讓讀者跟小田切一樣的懷疑,自己慢慢找尋蛛絲馬跡推論,《肅清之門》在我眼裡就會是更完美超越《Unfair》前半殺人預告小說殺人事件的傑作。
 
 
*1 p3, 10-p4, line6 by JOJO in【推薦序】變調的青春殘酷物語
*2 p100, line7
 
 
  以下另註,因為寫在上面實在混淆重點搶戲了。
  我不喜歡大逃殺漫畫版的原因是,畢竟《大逃殺》演到最後,人物性格都變形,並不是因為壓力或是生存的變形,而是走向作者臆想的變形,甚至扭曲成和《大逃殺》劇情設定無關的“神人”去了。
  那樣短暫的時間,要讓人的性格瞬間轉換成最終魔王是有可能,但是與那種性格相當的智慧城府?相較於前面冊次其他人為了生存而所做的掙扎,我很難相信,智力思緒這種事情,可以因為短時間的高壓就瞬間爆發。
  所以感覺上反而讓我覺得,喔,就是剛好一個“神人”在那裡,他剛好被卷進了“大逃殺”裡面,邏輯上沒什麼意外在結局的時候活了下來,而作者只是在前面的劇情避而不談來凸顯活下來的這個反差,雖然《大逃殺》的結局雖然某種層面來說,這也是大滅亡的一種就是。
 
 

2010/12/12

障眼法

 
  什麼精采絕倫的員工活動,福委又成了拍主管馬屁的傢伙,只不過是依著上司喜好,強制下屬陪上司同樂的應酬罷了,想要心甘情願的花那些跟扣稅一樣被搶劫的福利金,難不成找工作還要連上司的興趣也考量進去。
 
  心裡OSO的震天咂響,那又怎麼樣呢,死上班族小老百姓,除了佩服自己腦袋裡十分冷靜理智不用換氣的冒出這麼一大段話,然後還是一樣吃吃喝喝,傻笑的抓著鈴鼓晃來晃去,暗忖耳朵因為喇叭跟五音不全的轟炸,出了卡啦OK的包廂之後會耳鳴多久。
 
  藉故要接手機閃到走廊,百般無聊的把記憶卡裡,那些通知、廣告的簡訊,也一起刪了刪,磨蹭了好一會,懷念早期的卡啦OK廁所都不設在包廂裡面,可以在走廊上晃盪兼迷個路。
 
  先嘆了口氣,端著笑臉推開包廂的門,房內吵鬧的氣氛依舊,只不過有種微妙的……尷尬。
 
  喝了快一手啤酒,現在酒暈著放浪駭型的上司,正纏著他盧麥克風,若是其他人,圍觀的這些死上班族捻了就死的小職員,當然配合著起鬨拱人,問題是從來不開金嗓的這人,私下佈樁分配被歸到要遠離戰區的倒楣份子,怎麼在偷偷去透個氣的中間就好死不好的被抓到,要是現在這首歌唱完,等等那首歌前奏播完,還是半個音屁不出來,更死倔的連嘴唇都不動,只剩背景音樂尷尬的直播難保上司不會瞬間酒醒。
 
  眼神示意,會唱的救火隊準備用其他麥克風蓋台,機動的救援隊正趕快過去想劫走麥克風,結果──
 
  蔡健雅的〈障眼法〉前奏一播,事主突然微微一笑說,這首歌我會唱,上司哇哈哈大笑的,一副被逗的可樂的咧,想搶麥克風的救援隊也忍不住訝異。
 
 
「亂不怕 心煩有人懂嗎
他回答 你想開口的話
也沒傻 拿愛釣他
只怕那 是你想好的嗎

不掙扎 陷入夢話流沙
難自拔 謊言都已美化
無論誰 在愛掙扎
再進步的 防衛也會垮」
 
 
  微啞的低音開口,沒有掉拍也沒有五音不全,但是……
  為什麼唱的歌詞跟字幕的不一樣?
 
 
「你忘了他的優雅瀟灑
就死心塌地愛著他
不管他的虛假 裝傻
愛情是個障眼法

先別慌 眼前遜爛的話
會確察 好多字在底下
醒過來 把愛還他
還在被耍 誰伎倆太差」
 
 
  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錯覺,要合唱的救火隊也是一臉詭異的不知道該不該接下去,當然已經酒茫的上司跟其他那些一樣人來瘋的傢伙,根本什麼都沒發現的繼續嘰嘰喳喳笑鬧鬼叫。
 
 
「你忘了他的優雅 瀟灑
就死心塌地愛著他
不管他的虛假 裝傻
愛情是個障眼法

表面上太優雅瀟灑
暗地裡卻是個傻瓜
你為他裝聾又作啞
束在愛的障眼法
束在愛的障眼法」
 
 
  眼神轉回苦主,他神色自若,只有眼角的微笑,不一樣。
  跟他那微啞低音一樣,勾人。
  
  忍不住笑了,今天晚上真正的發自內心笑了。
  為什麼會唱出這樣可愛的歌詞呢。
  
  嘻嘻哈哈的來賓掌聲鼓勵裡面多了不少真實的熱烈鼓掌,苦主一派自然的晃過來喝飲料。
  
  「好樣的。」遞了冰杯出去,在這麼近看才發現他臉上的紅暈,還有那……好長的睫毛。
  用水杯遮住半張臉,猶豫了好一會才在下一首主管霸著麥克風鬼哭狼嚎的時候,細細低低的說,「那我釣到了嗎?」





附上原版歌詞以正視聽:
障眼法/作曲:蔡健雅 填詞:小寒
亂步伐 心煩有人懂嗎
他回答 你沒開口的話
眼沒眨 拿愛的卡
紙牌上 是你想的號碼

不掙扎 陷入夢幻流沙
難自拔 荒涼都已美化
無論誰 在愛的爪
再堅固的 防衛也會垮

你望著他的優雅瀟灑
就死心塌地愛著他
不管他的虛假 裝傻
愛情是個障眼法

先別拿 眼前絢爛的花
會覺察 好多刺在底下
醒過來 把愛翻查
還沒被耍 他伎倆太差

你望著他的優雅 瀟灑
就死心塌地愛著他
不管他的虛假 裝傻
愛情是個障眼法

表面上他優雅瀟灑
暗地裡卻是個傻瓜
你為他裝聾又作啞
輸在愛的障眼法
輸在愛的障眼法

2010/12/05

【書心得】母親的模特兒、廚房裡的人類學家、挑食的設計


母親的模特兒Black and White
丹妮.夏彼洛,麥田,9789861734620
「預告把文藝片裡爭吵片段剪接的讓人以為是沸騰的劇情片。」
這樣的結論差不多就是我看完《母親的模特兒》的感想。

原本預期會看到母女之間夾雜藝術色情金錢的親情拉扯,但最後看來,整本書的人物都非常扁平,女兒只會從頭到尾一直說自己有多麼的痛苦,母親那方也只會緬懷往日的榮光。
完完全全,只是作者單一視角一廂情願的想像。
為什麼痛苦,為了什麼痛苦,痛苦成什麼樣子,到底在害怕什麼,除了作者的哀號不知所云之外,什麼都沒看到呢。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莊祖宜,大塊文化,9789862131145
也許我對人類學家認識不深,因為我覺得這一篇篇的文章,沒有讓我看出什麼足以顯示人類學家的地方,我覺得這樣的散文,和是不是人類學家沒有什麼關係啊。
不知道是避重就輕,還是天份萬能,至於一連串廚房的經歷,倒是讓我覺得,與其說是經歷,不如說是遊歷,還不如說是去作客、遊玩的,我不覺得有進到所謂廚師這個行業之中,也許再看看其他現役廚師的作品吧。




挑食的設計
林桂嵐,天下文化,9864177796
離出版日有些距離的書了,剛開始看得時候還滿有趣的,因為一開始會被圖片吸引。但是,越看越無趣的原因是,我並不明白作者選這個系列介紹的原因為何,刊出這樣的照片為何?
而且,更多時候,其實像是工商廣告的型錄時間。若是要看型錄,那又何必印成書呢?